行唐县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总体方案
| 招商动态 |2017-03-25
为进一步构建诚信守法、风清气正、公平正义、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切实解决全县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培育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文化,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特制定此方案。
一、整治目标
总体目标:围绕建设激情开放、跨越赶超、美丽幸福新行唐的奋斗目标,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规范行政行为、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按照“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思路,坚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促进全县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具体目标:
1.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政策落实、项目落地、企业经营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2.对标先进县市,企业在其他县市能办到的,在行唐不仅也能办到,而且要办的更好,企业办同样事项在我县做到提供材料最简、跑办次数最少、办结时限最短,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3.开发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对创新型人才团队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4.各级干部为基层、群众、企业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集中攻关解决企业在项目投资、生产运营中遇到的特别是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5.健全便捷、通畅的市场主体咨询服务投诉渠道,建立第三方评估发布制度,形成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促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长效机制。
二、整治范围
利用今年一年时间,对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创业者(以下简称市场主体),在项目落地、企业运营全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全面优化各种要素保障和服务条件。
集中整治的重点是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和电力、通信、消防等公共服务单位。各乡镇(开发区)同步开展、上下联动、整体推进。
三、整治内容
主要包括七个方面19项具体内容。
(一)政策落实方面
1.对中央和省、市支持扶持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落实不到位、执行打折扣、宣传解读不及时,致使一些好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重点检查的政策:《关于振兴工业实体经济的意见》(石政发〔2017〕7号)、《关于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二十三条意见》(石发〔2017〕2号)、《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石发〔2016〕11号)、《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石发〔2016〕24号)和《行唐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行发〔2017〕4号),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文件。
2.全县营商环境举报投诉事项处置不到位的问题。
3.引进人才政策及落实中的问题和实际引进人才情况(要梳理建立问题及解决情况清单)。
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科技转化以及孵化企业新增情况(以注册为准,实行月报告制度)。
(责任单位:县深化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营商环境整治工作组各成员单位)
(二)项目落地方面
5.对投资项目特别是对接京津方面盯的不紧、服务不周、要素保障不力,对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协调解决,致使项目落地难、落地慢问题;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建设中的问题。
(责任单位:发改局、行政审批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财政局、人防办、消防大队、工信局、招商局、科技局、农林畜牧局、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各乡镇(开发区)政府)
(三)企业运营方面
6.对市场主体实施“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工作进展及问题。
7.各乡镇、各部门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办实事方面的情况和问。认真摸排上报所有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每个企业都要明确专人负责,明确专用邮箱,分级直报县营商环境整治组网站邮箱(实行月报告制度)。
8.行政执法部门对市场主体执法、检查、收费,实现透明化,杜绝乱执法、乱检查、乱收费情况(实行月报告制度)。
9.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打击欺行霸市、商业欺诈、逃避税务和偷税漏税情况,包括主动查处情况、受理查处情况及公开、反馈情况(实行月报告制度)。
(责任单位:工信局、商务局、农林畜牧局、国税局、地税局、行政审批局、发改局、财政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
(四)园区承接方面
10.开发区招商政策不优惠、硬件设施不完备、配套功能不完善、人才资本项目吸纳能力弱、承载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解决情况。
11.开发区机构编制、人事薪酬制度、行政审批、投融资平台四项改革中的问题解决情况。
(责任单位:发改局、科技局、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开发区)
(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
12.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各单位信用领导机构、工作机构不健全,在申请财政资金补助、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出让土地使用权、市场准入等行政管理事项中未按要求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商务诚信、社会诚信领域失信事件突出,重大失信事件的政府反馈机制不健全,诚信宣传教育工作不突出以及招商引资时乱承诺,对依法作出的承诺不兑现,因相关负责人更替不履约等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情况。
13.各部门公开举报